标准 |
IEEE 802.11 n、802.1 1 g、802.11 b、802.3、802.3u、802.1 D、802.1 p、802.11 e、802.11 w(快速生成树)802.1X(安全身份验证)、802.1 Q (VLAN)、802.1 1 i(Wi-Fi 保护访问 [WPA2] 安全)、802.11 e(无线 QoS)、IPv4 (RFC 791)、IPv6 (RFC 2460)、路由信息协议 (RIP) v1 (RFC 1058)、RIP v2 (RFC 1723) |
端口 |
LAN、WAN |
交换机 |
电源按钮(开/关) |
按钮 |
重置 |
电缆类型 |
5e 类或更高类别 |
LED 灯 |
电源、WPS、WAN、无线、LAN(端口 1 – 4),用于指示 RV180W 上多功能路由器、接入点、桥接的其他 LED 灯 |
操作系统 |
Linux |
网络协议 |
-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(DHCP) 服务器
- 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 (PPPoE)
- 点对点隧道协议 (PPTP)
- 二层隧道协议 (L2TP)
- DNS 代理
- DHCP 中继代理
- IGMP 代理和组播转发
- 快速生成树协议 (RSTP)
- 动态域名系统(TZO、DynDNS、3322.org)
- 网络地址转换 (NAT)、端口地址转换 (PAT)
- 一对一 NAT
- 端口管理
- 端口镜像
- 软件可配置 DMZ 为任意 LAN IP 地址
- 会话发起协议 (SIP) 应用层网关 (ALG)
|
LAN |
可管理交换机,含4 个 10/100/1000 Mbps 千兆 LAN 端口 |
WAN |
1 个 10/100/1000 Mbps 千兆 WAN 端口 |
WLAN |
内置高速 802.11n 无线接入点 |
路由协议 |
- 静态路由
- 动态路由
- RIP v1 和 v2
- VLAN 间路由
|
网络地址转换 (NAT) 协议 |
端口地址转换 (PAT)、网络地址端口转换 (NAPT) 协议 |
VLAN 支持 |
基于端口和基于 802.1Q 标记的 VLAN |
VLAN 数目 |
4 个活动 VLAN(范围为 3-4096) |
IPv6 |
- 双栈 IPv4 和 IPv6
- 6to4 隧道
- IPv6 组播侦听程序发现 (MLD) (RFC2710)
-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
- LAN 上用于 IPv6 客户端的 DHCPv6 服务器
- 用于 WAN 连接的 DHCP v6 客户端
- 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 (ICMP) v6
- 静态 IPv6 路由
- 动态 IPv6 路由,支持 RIPng
|
网络边缘 (DMZ) |
软件可配置为任意 LAN IP 地址 |
第 2 层 |
基于 802.1Q 的 VLAN,4 个 活动 VLAN |
防火墙 |
状态包检测 (SPI) 防火墙、端口转发和触发、拒绝服务 (DoS) 防护、基于软件的 DMZ 已阻止的 DoS 攻击:
- SYN 泛洪检测速率(最大值/秒)
- Echo 攻击(ping 数据包数量/秒)
- ICMP 泛洪(ICMP 数据包数量/秒)
- 拦截 UDP 泛洪
- 拦截 TCP 泛洪
- 拦截 Java、Cookie、Active-C、HTTP 代理
|
访问控制 |
IP 访问控制列表;基于 MAC 的无线接入控制 |
内容过滤 |
静态 URL 拦截或关键字拦截 |
安全管理 |
HTTPS、用户名/密码复杂性 |
WPS |
Wi-Fi 保护设置 |
证书管理 |
自签的 SSL 证书,使用加密邮件 (PEM) 格式导入/导出证书 |
用户权限 |
双层访问级别:管理员和访客 |
IPsec VPN |
10 个网关到网关 IPsec 隧道 |
QuickVPN |
10 个使用 Cisco QuickVPN 客户端的QuickVPN 隧道 |
PPTP VPN |
10 个用于访问远程客户端的 PPTP 隧道 |
加密 |
三重数据加密标准 (3DES) |
身份验证 |
MD5/SHA1 |
VPN 通道 |
IPsec/PPTP/二层隧道协议 (L2TP) 透传 |
QoS) |
- LAN 端口上采用基于 802.1 p 端口的优先级,WAN 端口上采用基于应用的优先级
- 4 个队列
- 差分服务代码点支持 (DSCP)
- 服务等级 (CoS)
- 根据服务优先级进行带宽管理
|
巨帧支持 |
千兆端口支持巨型帧 - 至少 1536B |
NAT 吞吐量 |
800 Mbps |
并发会话 |
12,000 |
IPsec VPN 吞吐量 (3DES/AES) |
50 Mbps |
网络用户界面 |
基于浏览器的简单配置 (HTTP/HTTPS) |
管理协议 |
网络浏览器、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(SNMP) v3、Bonjour、通用即插即用 (UPnP) |
事件记录 |
本地、系统日志、电邮警告 |
网络诊断 |
Ping、跟踪路由和 DNS 查找 |
可升级性 |
可通过网络浏览器、导入/导出的配置文件进行固件升级 |
系统时间 |
支持 NTP、夏令时、手动输入 |
语言 |
GUI 支持英语、法语、意大利语、德语、西班牙语、中文和日语 |
无线电和调制类型 |
802.11b:直接序列扩频 (DSSS),802.11g:正交频分复用 (OFDM),802.11n:OFDM |
WLAN |
基于 IEEE 802.11n 标准的 2.4GHz 接入点,兼容 802.11 b/g |
操作频道 |
北美频道 11 个,欧洲大部分地区频道 13 个,自动频道选择 |
无线隔离 |
2 个固定天线 |
外部天线 |
客户端间的无线隔离 |
天线增益 (dBi) |
1.8 dBi |
传输功率 |
802.11b:17 dBm +/- 1.5 dBm;802.11g:15 dBm +/- 1.5 dBm;802.11n:12.5 dBm +/- 1.5 dBm |
接收器灵敏度 |
-87 dBm 11 Mbps、-71 dBm 54 Mbps、-68 dBm mcs15、HT20、-66 dBm mcs15、HT40 |
射频 |
单频,工作频率 2.4GHz |
无线域服务 (WDS) |
无线信号最多可通过 3 台兼容设备进行中继 |
工作模式 |
多功能设备-无线路由器,支持 WDS 的接入点模式,支持 WDS 的点对点桥接模式,支持 WDS 的点对多点桥接模式,支持 WDS 的中继器模式 |
活动 WLAN 客户端 |
在无线路由器模式下建议使用 10 个并发客户端(最多 16 个);在无线接入点模式下建议使用 20 个并发客户端(最多 32 个) |
多 SSID |
支持多服务集标识符 (SSID),最多 4 个单独虚拟网络 |
无线 VLAN 映射 |
支持 SSID 与 VLAN 的映射,具有无线客户端隔离功能 |
WLAN 安全 |
有线等效保密 (WEP)、WPA、WPA2-PSK、WPA2-ENT、802.11i |
Wi-Fi 多媒体 (WMM) |
WMM 支持 QoS (802.1e),WMM 节能 (WMM-PS) |
电源 |
12V 1A |
认证 |
FCC B 类,CE,IC,Wi-Fi |
工作温度 |
0° 至 40°C(32° 至 104°F) |
存储温度 |
–20° 至 70°C(–4° 至 158°F) |
存放温度 |
10% 至 85%,非冷凝 |
工作湿度 |
5% 至 90%,非冷凝 |